新华网长春10月16日电(记者马扬)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获悉,中国第一条氯代苯酐生产线,
日前在辽宁省大连市建成。
该生产线年产规模为500吨,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合建的
“大连瑞泽聚酰亚胺有限公司”建设的。专家认为,它的建成解决了中国聚酰亚胺生产原料的重大课题,并大
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中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又一个创新性成果。
氯代苯酐是聚酰亚胺的重要原料,而聚酰亚胺是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高分子材料,它以薄膜、塑料、粘合
剂、复合材料、纤维及泡沫塑料等结构材料的形式在航空、航天、交通、船舶制造及机电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又以分离膜、光刻胶、液晶取向剂和光电材料等功能材料形式在化学工业、微电子、液晶显示等方面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据了解,中国除了以均苯二酐为原料的薄膜有数百吨产量外,其他种类的聚酰亚胺产量不到10吨,仅为
美国的千分之一,而且价格高昂。为此,着力解决聚酰亚胺的生产原料,降低成本,推动聚酰亚胺的更快发展,
已成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降低聚酰亚胺成本的研发,经过30多年的科技攻关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耐高温聚合物在使用温度和加工性能方面的矛盾,此外还大幅度降低了聚酰亚胺的成本。
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研究所和设计单位通力合作,在大连建成了年产500吨规模的氯代苯酐生产线
,又着重克服了盐酸的腐蚀和异构体分离中可能出现的多个技术问题,并试车成功。该生产线的建成,不仅将
为后续产品的开发提供良好条件,同时这种产品也是其他精细化学品,如医药、农用化学物质等的优良原料。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