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魏志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导电聚合物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器件化研究。最近,该课题组以光学活性的樟脑磺酸为掺杂剂,通过改变掺杂剂与单体的比例,实现了导电聚苯胺的形貌从超支化的纳米管到纳米纤维再到螺旋纳米纤维的转变。更有意义的是,当用D型的樟脑磺酸(D-CSA)为掺杂剂时得到了右旋的聚苯胺螺旋纳米纤维;反之,用L型的樟脑磺酸(L-CSA)为掺杂剂得到了左旋的聚苯胺螺旋纳米纤维(如图所示)。左旋和右旋的纳米纤维的紫外光谱是相同的,但二者的圆二色谱图呈明显的镜像关系。该螺旋纳米纤维有望在手性识别与分离、纳米生物传感器上得到应用。此结果发表在近期的《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2007, 19, 3353-3357)。
光学活性的导电聚苯胺因其在手性识别、手性分离和生物传感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而备受青睐。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一维导电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制备形貌可控的光学活性的螺旋聚苯胺纳米纤维仍然是一个难题。
此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