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聚合物纳电子学”的中期检查于2004年9月在吉林大学进行。该项目于2003年启动,依托在吉林大学的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中方负责人为王策教授,外方主要合作者是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州大学的麦克德尔米德教授(Dr. MacDiarmid),在吉林大学以他的名字设立的实验室成为他在国内的合作研究基地。此外,此实验室的国际合作研究者们还包括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Epstein博士、美国Drexel大学的危岩教授等专家。项目执行一年半以来,取得以下创新性学术成果:1. 实现了哑铃状苯胺低聚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2. 成功制备出半导体纳米粒子/聚苯胺导电高分子复合微米线,对未来的光电纳米器件产生重要影响;3. 实现了各种纳米粒子在纳米纤维中的有序排列;4. 用导电聚合物的纳米聚合物制得全塑结构的二极管在特定的条件下出现了单项导电的特性,有很好的反响截至效应、很高的响应频率,试验表明纳米颗粒的掺杂的量、种类、尺寸、薄膜的厚度、薄膜的制备工艺都影响着p-n结的性能变化。
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4篇,参加国内外会议3次,发表会议论文32篇。申请专利12项,批准8项。获得各种学术奖励5项。部分已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例如:实现哑铃状苯胺低聚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成果发表在《Macro.Rapid Communi.》(2004,25,664~668);关于成功将半导体纳米粒子分散于聚苯胺导电高分子微米线中的成果论文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2004,1522)以后,美国化学会主办的网站立即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给予很高的评价;关于将金属纳米粒子在纳米纤维中排布,得到粒子分布均匀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体等部分结果发表在《A Europe Journal - Chemistry》和Nanotechnology;而关于用导电聚合物的纳米复合物制得全塑结构的二极管在特定条件下出现了单项导电特性等研究结果已引起有关专家的极大重视。同时,由于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而对有机纳米功能材料研究的许多新发现,使研究内容不断扩展深入。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又分别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该项目还在充分利用外方世界大师级合作者优势的基础上,将外方教授的作用延伸到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麦教授多次来华,每次都带来有关电子聚合物研究的最前沿和最新进展,麦教授不仅亲自指导研究生从事研究课题,还为化学系本科生授课。吉林大学王策教授研究组与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麦克德尔米德教授的合作由来已久,在麦克德尔米德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已有长期的合作基础。在吉林大学建成以麦教授名字命名的联合实验室后,麦教授提出,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基地。围绕着该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实施,实验室的国际化建设也在逐步深入。2004年度,麦教授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